2025-09-21 合规股票配资论坛 101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股票做空平台,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罗永浩吐槽西贝用预制菜,引发市场对预制菜的广泛关注。虽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力反击,但并未消除消费者对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疑虑。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数据发现,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A股市场上,预制菜概念股有31家,其中,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60%左右的公司业绩同比下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菜属于预制菜,预制与预制菜的界限如何划分,餐饮企业究竟要不要对预制菜进行公示,从而保障公众知情权、选择权?
9月14日,新华社以《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为题发文,提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另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我们店没有预制菜!”9月14日下午,华中武汉西贝群星城店陈姓店长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网上的预制菜风波,对门店有一些影响,这几天客流下降了10%左右。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明示是否使用预制菜,引发广泛关注,西贝因此陷入预制菜风波。
9月11日,西贝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强硬回应。西贝方面表示,按照国家六部门2025年3月发布的最新定义,罗永浩当日所点菜品“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称其“全是预制菜,太恶心了”的说法“挺伤害我们的”。
由此,双方开始隔空互怼。西贝方面晒出罗永浩菜单,开放门店后厨,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等。罗永浩方面则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预制菜线索,开直播称西贝100%撒谎。
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坚称,目前,西贝“100%不是预制菜”,并称一定起诉罗永浩。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贝客流断崖式减少,10日、11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12日估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9月13日,一名食品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市场高度关注的不是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消费纠纷,而是预制菜本身,对预制菜进行公示,尊重公众知情权,才是焦点。
9月14日晚间,一则贾国龙在行业群里的发言内容流出。内容显示,贾国龙在群内表示,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
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之争还在发酵。
根据罗永浩发布的微博等信息,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公开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9月11日晚,西贝方面召开发布会做出强硬回应。西贝方面负责人明确表示,按照国家六部门3月发布的最新定义,罗永浩当日所点菜品“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称其“全是预制菜,太恶心了”的说法“挺伤害我们的”。
发布会后,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公开表示,“他‘罗永浩’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定会起诉。”
罗永浩在微博发文回应称:“好,来吧。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随后,他发布10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9月12日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信中称,经确认,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西贝称,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现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正式向全社会公布。
同时,西贝决定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顾客可在门店就餐的同时向门店伙伴提出参观后厨的要求,在穿戴相关食安防护服装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参观后厨。西贝还将陆续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奶食工厂、莜面工厂等西贝产地源头参观,相关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
9月12日晚,罗永浩直播称西贝100%在撒谎。
呼吁尊重消费者知情权
西贝陷入预制菜风波,其经营将不无意外地会受到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1988年,西贝品牌起源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黄土坡小吃店”。2014年,公司完成了品牌转化,以明厨明档的形式引领餐饮行业变革。
截至2025年8月,西贝已发展成为拥有近400家直营门店、覆盖全国62个城市、1.7万名员工、年服务超6000万人次的连锁餐饮品牌。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达62亿元。
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贝客流断崖式减少,10日、11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12日估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9月14日下午,西贝武汉群星城店陈姓店长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该门店没有销售预制菜。近几天,网上舆论对门店产生影响,客流较以往下降了10%左右。
据媒体报道,在上海等地,西贝门店的客流也下降了10%左右,但也有个别门店客流不减反增。
谈及一定要起诉罗永浩,贾国龙称,这是个是非问题,谁对谁错一定要搞明白。这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价值观,“生意可以不做,官司一定要打”。
贾国龙表示,小牛焖饭牛肉包和椒麻鸡,说预制菜也说得过去,但在4月就处理完了,5月开始,西贝莜面村这个品牌系统中,是完全不存在预制菜的。至于西贝放心早餐,那只在线上及沃尔玛、山姆等商超卖,西贝门店没有。
贾国龙称,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所有的菜都需要用到预制工艺,需要提前做,无非是在什么状态、用什么原料、工艺、调味品做。越是好的菜越要提前做,预制程度越高。
罗永浩在多个平台直播称,西贝葱烤鲈鱼原料保质期18个月,含多种添加剂,号称卖出1100万份的儿童餐,鸡翅和西兰花是冷冻包装,鸡翅保质期9个月西兰花保质期2年。
9月14日晚间,一则贾国龙在行业群里的发言内容流出。内容显示,贾国龙在群内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贾国龙还直言,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消费者对预制菜风味、营养和安全的质疑是共性问题,以及消费者对预制菜概念的认知与相关部门对预制菜定义可能存在差异。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趋势,这也是罗永浩吐槽西贝备受关注的关键。
A股31家预制菜概念股60%业绩下滑
味知香股价跌72%安井食品冲H股突围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把预制菜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处于存续状态的预制菜企业超7.4万家。这一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根据Wind数据,A股市场上,预制菜概念股有31家,双汇发展、金龙羽、涪陵榨菜、安井食品等知名企业均被列入预制菜概念股。近两个月,大部分公司股价出现上涨。
那么,已经上市的预制菜概念股赚钱吗?
Wind数据显示,2024年,有22家预制菜概念股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5年上半年,经营状况略有好转,但仍然有18家归母净利润下降,包括千味央厨、安井食品等,其中国联水产更是骤降并出现大额亏损。
被称为A股“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近两年的中期归母净利润两连降,毛利率下滑。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区间跌幅约72%。
行业龙头金龙鱼则实现逆转,2025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些预制菜概念股积极寻求突围。巴比食品除了卖团餐外,还卖汉堡,甚至是宠物食品。而安井食品正在推进赴港上市,寻求出海突围。
股价整体上行但60%公司业绩下滑
罗永浩与西贝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预制菜行业发展情况到底怎么样?
长江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目前,A股市场上,共计有31家预制菜概念股,包括千味央厨、广州酒家、全聚德、五芳斋、紫燕食品、涪陵榨菜等。
31家预制菜概念股中,还有金龙鱼、双汇发展、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新希望等众多知名公司,且金龙鱼、新希望、双汇发展属于大盘股。曾经备受关注的獐子岛也是一家预制菜概念股。
近期,A股市场上,资金较为活跃,预制菜概念股股价整体出现上涨。
7月14日以来的两个月,预制菜概念股的股价整体上涨,除了国联水产、金健米业、安井食品3家股价微跌外,其余28家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步步高,其股价从4.98元/股涨至6.65元/股,区间涨幅为33.53%。
从市值角度看,截至2025年9月13日收盘,金龙鱼的市值为1797.26亿元,是预制菜概念股中唯一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较上年同期增加430.86亿元。双汇发展市值890.76亿元,位居第二位,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00亿元。新希望的市值排第三位,为466.47亿元。
虽然股价整体上涨,但预制菜概念股经营业绩明显分化,且行业整体性遇冷。
根据Wind数据,2024年,A股市场31家预制菜概念股中,25家营业收入下降,占比80.65%,其中,新希望、国联水产的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均超过20%。6家营业收入增长的公司中,最大增幅也仅为11.14%,即步步高,营业收入达34.31亿元。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有22家预制菜概念股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下降,其中,18家公司降幅超过10%。
2025年上半年,预制菜概念股的经营业绩略有好转。
31家公司中,16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降幅最高的为金健米业,为24.9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减少至18家,降幅最大的为国联水产,为3180.50%,其余的降幅较2024年全年均明显收窄。
整体而言,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31家公司中,60%左右的公司业绩同比下降。
巴比食品卖狗粮安井食品赴港上市
预制菜概念股部分公司业绩承压,与行业环境相关。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金龙鱼、双汇发展经营业绩整体稳健,其核心业务并非预制菜。比如金龙鱼,主要产品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具体有米、食用油、面粉及挂面、调味品、食品原辅料等。
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海欣食品,主要从事速冻鱼肉制品和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速冻菜肴制品、常温鱼肉制品和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基本上属于预制菜。
2021年4月27日登陆A股市场的味知香,被称为A股市场“预制菜第一股”,专业从事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市后15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最高涨至139.80元/股,涨幅达3.9倍。如今其股价为27.16元/股,前复权后计算,区间跌幅达72%。2023年以来,味知香的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其毛利率下降。
目前,预制菜基本处于参与者众、竞争激烈的红海,行业公司整体上属于低毛利。
根据艾媒咨询,中国预制菜市场的销售以B端为主,主要面向餐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中,B端市场占比70%左右。
近年来,餐饮业出现了普遍利润下调或勉强持平状态,预制菜行业发展空间可想而知。
根据艾媒咨询披露,下游的B端客户以连锁餐饮业居多,这些连锁品牌要求味道高度统一,供应链食材统一管理,剩下的一小部分C端渠道则是KA商超,即时零售如美团买菜、盒马鲜生及钱大妈,而C端消费者渠道难以突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些预制菜概念股在积极突围。
2025年一季度,味知香开启“团餐”客户市场,和商超KA建立合作关系。
千味央厨开启B端定制,为蜜雪冰城开发 “爆浆鸡排”,为海底捞定制 “一人食酸菜鱼”,推出空气炸锅专用 “黄金鸡柳”。
主营包子的巴比食品,除了大举进军团餐外,还开设了汉堡店,推进产业多元化。此外,1月24日,巴比食品还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贝雅福(上海)宠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跨入宠物食品行业。
安井食品也在积极寻求突围。目前,公司正在推进赴港上市,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此前,公司开发了菲律宾、澳洲、欧洲等国家地区的海外客户。
预制菜国标草案呼之欲出
争议仍存餐厅须对顾客明示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什么是预制菜?预制菜谁说了算?预制菜是否安全?餐饮企业如何使用预制菜?
伴随着餐饮行业工业化转型,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频率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与餐饮企业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这也是罗永浩与西贝之争的原因之一。
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不会很久,预制菜的“身份”将统一。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将需要明确公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将得以保障。
预制菜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如何使其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是整个行业需要深度思考的必答题,如何保障预制菜国标真正落到实处,也对行业参与者、监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到底什么样的菜才属于预制菜?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工厂将整道菜全部做熟,做好封装,送到门店后,用水浴、微波炉或蒸箱加热后就吃,这是预制菜。
至于像大骨,提前炖出来,到了中午再加热出餐,这算预制菜吗?贾国龙表示,这都是在门店完成的。门店做好,放在冰箱冷冻,吃的时候回热,它是符合标准的,第一保证品质,第二保证出餐速度。这在国家标准里并不属于预制菜,这其中有预制工艺,但不是预制菜。预制菜和预制工艺要区分开。
那么,预加工、预制工艺与预制菜之间,有没有明确的界限?预制菜的定义是否十分精准明确?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通知》明确,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通知》还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针对预制菜发出《通知》,并对预制菜做出了清晰的定义,但市场对预制菜仍存争议,原因何在?
一名餐饮企业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大型连锁企业使用预制菜较为常见,至少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开设在人流密集的商场门店出于安全考虑,限制使用明火,餐饮企业只好使用预制菜或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另一方面,一些凉菜配菜或需腌制的菜品辅料等,需要提前预制,能够提高上菜速度和翻台率,对于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体验而言均有这方面需求。
既然存在共同的诉求,为何还会存在争议呢?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误解,甚至有消费者将预制菜与“劣质菜”画等号。而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旗号,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现做现炒的价格收钱,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
一个好消息是,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股票做空平台,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预制菜国标如果顺利落地,对于预制菜,餐饮企业需要公示,届时,消费者将得到对预制菜的知情权、选择权。
上一篇:炒股杠杆怎么弄 存款搬家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